上一条:乐山师范学院学术讲座管理办法 下一条:乐山师院引进人才科研启动经费管理实施要点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局。哲学社会科学承载着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责,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能力和成果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离不开自然科学,也离不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关于“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的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发展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对我校哲学社会科学整体创新能力进行进一步整合、凝炼、深化和提升,优化配置我院社科研究资源,进一步繁荣发展我校哲学社会科学,带动学院教学、科研和管理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提升学校的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为实现我校“十一五”规划的目标,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现状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下,在我校广大哲学社会科学的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哲学社会科学事业获得较大发展和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学校通过培养、引进等途径,形成了一支由博士、教授和众多硕士研究生组成的实力较强的哲学社会科学队伍;建成了一批哲学社会科学基地和研究团队,成立了四川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成立了世界遗产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苏轼研究室、基层民主与基层政权建设研究室、应用语言与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翻译研究所、美术研究所、教育科学研究所、课程与教学研究中心、乐山地区音乐舞蹈文化研究室等校系科研机构;哲学社会科学方面学科较为齐全,涵盖文、史、哲、经、管、法、政、艺、体等学科,尤其在文、史、旅游等有关领域基础较为雄厚;主动围绕国家和地方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科学研究,积极承担和参与省市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研究,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与乐山市人民政府、乐山市文化局、乐山市沙湾区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积极转化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为乐山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利用乐山特有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开展郭沫若研究、“三苏”研究、世界遗产保护研究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取得显著成果;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营造浓厚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氛围,2000年以来,我校先后举办或承办省级或全国性大中型学术会议20余场次。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有的教师深入钻研不够,自身要求和理论水平有待提高;一般性成果数量多,质量不高,获奖成果少,高级别课题少,高层次获奖成果更少;新引进人才科研积极性调动不够,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理论联系实际不够,文风需要改进,深入把握国情、省情、市情不够;没有很好地发挥咨政作用,在区域内影响有限,地位不高;有一些课程(包括“两课”)吸引力、说服力不够,育人的目标未完全达到;课程评价单一,课程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作用受到限制;有些课程内容较陈旧,没有及时反映、研究新成果,课堂信息量少,缺乏丰富性、启发性;研究工作和课程资源整合不够;一些学科长期缺乏学科带头人,队伍结构不合理。一些社科教师学风浮躁、急功近利,静不下心来专心教学研究。这些问题的出现,说明我校社科系统目前的整体素质,特别是思想作风素质与新形势新任务对社科队伍提出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差距。
二、我校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
1.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贯穿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中,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积极推进理论创新;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努力营造生动活泼、求真务实的学术环境。
2.积极营造学术气氛,建设和谐校园。经过几年的努力使学校的文化品位、知名度和社会认同度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3.建成一只具有较强实力的哲学社会科学队伍。在充分发挥现有人才作用的同时,大力引进教授、博士等高级人才,力争在5年内建成一只由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和优秀教师组成的学术梯队,造就一批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学与科研的中坚力量。
4.学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加快重点学科的建设步伐,力争2010年前后外语、中文、旅游等几个重点学科达到硕士点申报水平,1-2个重点学科接近或达到省内外同类学科的先进水平。
5.哲学社会科学类科研成果在数量和质量上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力争在5年内独立承担1-2项国家级社科项目,省级科研项目5-10项/年,每年争取2-3项横向课题,并取得显著效益和较大的社会影响力。力争每届至少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项以上。
三、我校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工作举措
1.深入学习,提高认识。学校党委按照中央的有关精神和教育部、省教厅的要求,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把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通过各种集中的、深入的学习形式,使广大教师特别是哲学社会科学教师提高对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意义的认识。
2.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学校成立繁荣哲学社会科学领导小组,由杨胜宽副院长任组长,宣传部部长唐淮和科研处处长向清祥任副组长,成员单位由宣传部、科研处、学报编辑部、学生处、各文科系(院)组成,形成分工合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3.加强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设。加强学科规划,确定高标准的建设思路。大力扶持具有区域特色和地方优势的学科,积极开展应用对策研究。充分发挥我校旅游管理学、汉语言文学、历史学、环境科学、政治学、经济学、体育学、外国语言学等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资源优势,构建突出“峨眉山—乐山大佛”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和乐山历史文化名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的人文学科群。力争突出重点,形成特色,努力推出一批对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并能代表本学科发展水平的研究成果。
4.加强科研机构建设。进一步加强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等学术机构的建设,在此基础上力争与地方、兄弟院校共同建设课程与教学研究中心、乡村建设研究中心、峨眉武术文化研究中心等1-2个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提高为地方社会经济服务的能力,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5.加强对学生人文科学素质的培养。深入开展“两课”教学改革,积极推进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三进”工作。通过教育基地建设,沫若文学院的建设,青年志愿者活动,大学生社区服务等形式,强化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科学素养。
6.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的宣传和普及。适应建设学习型社会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的普及教育。充分利用我校的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资源,利用《乐山师范学院学报》和《基础教育学刊》、《郭沫若学刊》等媒介,深入研究乐山,宣传乐山、服务乐山,与乐山市社科联、各人文社科学术团体和地方宣传媒体联手,共同举办乐山市社会科学论坛。
7.加强对乐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研究。把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紧密结合起来,以对策研究促进基础研究,以基础研究带动应用对策研究。以四川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及其它校、系级科研机构为载体,加强对乐山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的研究;加强对推进“三个转变”、加快乐山市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的研究;加强对乐山名人文化、历史名城文化和世界遗产文化等特有的历史文化遗产研究;加强教育兴市的研究;加强对乐山市少数民族经济历史文化的研究。
8.进一步加强与乐山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和各区、市、县在人文社科方面的合作。与乐山市的学术机构、艺术团体进行资源整合,充分发挥我校的沫若文学院、沫若艺术团、沫若图书馆在传播先进文化中的作用。积极参与市、县(区)、乡(镇)、村各级政权建设及社会管理,并通过“三下乡”活动、教学与科研活动,在各区、市、县建立基地和联系点,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区域社会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的全面发展。
9.加强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学校人事处和各文科系(院)要制定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引进计划,大力引进高学历、高职称人才;设立高级访问学者制度,吸引新近毕业博士、博士后人员来校开展2—3年的研究工作,以乐山师院名义发表成果、争取项目;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鼓励和创造条件让骨干教师外出进修、学术访问和参加学术会议;加大培养力度,鼓励教师不断提高学历层次,加大中青年专家的成长。通过培养、招聘和引进等方式,吸引更多的高学历、高职称人员来我校工作,进行高层次人才的战略性储备,建成一个高品位、大储量的人才库、文化库、知识库、专家库,使我校成为乐山地区高层次人才聚集、流动的中心。经过5年的努力,使我校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文社科类教师数达到教师总数的50%以上,重点学科达到60%以上,具有教授职称的教师数达到教师总数的10%以上,具有副教授职称的教师数达到教师总数的40%以上。
10.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十一五”期间每年科研经费递增30—40万,5年内全校科研经费达到300—400万,校外经费应占1/3左右。其中,文科科研经费不少于总经费的40%。对重大研究项目加大经费支持力度。采取激励精品的有效措施,进一步修改《乐山师院教师科研工作考核计分办法》、《乐山师范学院科研奖励与资助办法》、《乐山师范学院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等文件,增加对精品和重大科研成果的奖励力度,在横向项目经费管理上加大自主支配权,最大限度地提高广大教师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学校与乐山市的合作项目学校设立专项经费进行资助,各系(院)也要从自筹经费中安排资金支持。
11.厉行学术规范,完善评价体系。要形成将适度的学术竞争压力和宽松的科学研究氛围有机结合的人文社会科学的评价体系,根据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特点,在职称评审、教师聘岗、工作业绩考核中,构建一套公正科学合理的文科评价指标体系和考核机制。在进一步完善竞争激励机制的同时,大力倡导科研道德,遵循学术规范,颁布《乐山师范学院科学研究学术道德规范条例》。
中共乐山师范学院委员会
2005年12月26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