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条:乐山师范学院关于加强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 下一条:乐山师范学院《专职科研人员管理办法(修订)》
乐师院委发[2006]10号乐山师范学院“十一·五”科研工作规划
“十一五”计划时期是学校专升本后的“第二步走”发展阶段。为贯彻上级主管部门要求,根据国家、省、市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十一五”规划意向,结合自身实际,现拟就学校“十一五”期间的科研发展和重点学科建设规划提出如下要点:
一、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十五”前4年,学校较大幅度地增加了科研投入,其中自筹科研经费由期初8万元/年增加到30万元/年,引进人才科研启动经费60.3万元,重点学科建设经费累积投入190万元。全校教师和研究人员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十五”计划进展顺利,学校科研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并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在“十五”前4年间,(1)科学研究成果数量和质量有较大幅度增长和提高。发表学术论文1732篇(第一作者),学术著作(含教材)46部,其中个人专著21部;被权威刊物收录论文增多,其中被SCI、EI等三大检索收录28篇,年均7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收录17篇。(2)承担科研项目能力有所提高,前4年累积承担校外科研项目79项,其中省级项目19项,争取到校外科研经费114.2万元,其中,纵向经费61.2万元,横向经费53万元。(3)积极探索院地科技项目合作,取得了中药材种植技术专利,产学研一体化工作有了良好的开端。
“十五”期间,学校正式启动以硕士点建设为目标的重点学科建设计划,先后启动中国现当代文学、有机化学、旅游管理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英语语言学等5个校级重点学科,现已取得初步成效。与此同时,学术团队水平在不断提升,学术交流平台在不断扩展。相继成立了四川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和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两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机构,与地方合作建立了世界遗产研究所,有力地推动了校内外科研资源的整合,提高了学校学术影响。翻译学会、数学学会等专业学会和高教研究所等院、系科研机构也在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
“十一五”时期,学校发展环境将发生许多重要变化,这使学校科研工作面临极大挑战与机遇:一是在本科教学评估合格后,争取“硕士授权单位资格”将成为学校发展第二阶段的标志性目标;二是在本科办学规模趋于基本稳定后,学科结构需要围绕高校核心竞争力进行优化调整;三是我国高校区域分工趋势凸现,地方高校迫切需要与地方经济、文化发展一体化,加强应用研究和开发能力将成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四是市场一体化进程加速推进,跨区域配置社会资源将进一步加强。
当然,从整体上讲,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我院科研总体实力与学术地位在省内高校中的地位还处于相对落后状态,即使在同类的新建本科院校中也不占优势,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还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制约因素,面临严峻的挑战。第一,科研经费年增长率和总量投入相对不足;第二,学术拔尖人才和应用技术开发人才匮乏,科研队伍整体实力不强;第三,承担重大科研课题项目少,且至今尚无一项独立主持的国家级科研项目;第四,科研精品少,“十五”期间未获得省级以上科研奖项;第五,重点学科特色与优势不突出,个别学科发展后劲不足,部分教学单位学科建设意识不强。
展望未来五年学校的科研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只要发展思路正确,战略谋划得当,政策措施有力,工作扎实有效,就能够因势利导,抓住机遇,采取对策,化解困难,逐步提高学校科技竞争力,不断推进学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制定“十一五”科研规划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争取硕士授权单位为战略任务,努力提高科技竞争力。力求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紧紧抓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问题,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力求体现以人为本的和谐科学发展观,加快科研体制与机制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力求突出特色和优势,完善学科建设结构,提高科研的本科意识,加快科研基地与学科团队建设步伐;力求全面提高科研质量和水平,促进科研与教学协调发展。
(二)工作目标
“十一五”科研工作的基本任务:坚持以高校科研竞争力评价指标为导向,加大科研投入,提高科研产出和效益,全面提升科学研究竞争力。调整学科布局,提高学科水平与层次,力争使2-3个重点学科接近或达到省内同类学科的先进水平,5个校级重点学科达到硕士点申报条件,使学校基本达到申报硕士授权单位条件。
主要工作目标:
1. 大力引进双高人才和学科带头人,着力培育科技学术英才。
2. 扩大重点学科建设阵容,形成有良好发展机制的重点学科梯队。力争使4—5个校级重点学科达到硕士点申报水平,2—3个重点学科接近或达到省内外同类学科的先进水平。
3. 与地方共同建设2—3个技术开发中心和人文研究基地。
4. 提高承担重大科研项目能力,力争独立承担3—5项国家科研项目,省级科研项目15—25项,获得2—4项重大应用技术项目,并取得显著效益。
5. 科研总经费年递增50-80万,2010年当年经费达到250—300万元,其中校外经费占1/2左右。
6. 核心期刊论文数量、SCI等三大检索收录和学术专著年均增长10%。
7. 获省部级以上优秀科研成果奖3—5项。
三、发展思路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乐山师范学院“十一五”科研的发展思路是:扶持重点,打造精品,加强应用,突出特色,统筹协调。
(一)扶持重点
继续落实“5个重点、3大主干、2个特色”的“532”学科发展重点规划,为保证实现申硕目标和学科可持续发展,在“十一五”期间,应优先发展和着力扶持以下学科和方向:
1. 继续打造的重点学科方向:(1)旅游经济与管理;(2)中国现当代文学;(3)数学与应用数学;(4)英语语言学;(5)有机化学。
2. 重点扶持的学科方向(近年发展趋势相对良好):(1)教育学。拟定主攻方向:课程与教学论、高校德育学、学科教育学。(2)汉语言学。拟定主攻方向:汉语言文字、对外汉语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3)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拟定主攻方向: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收集保护与育种、野生动植物天然产物的研究与开发利用。(4)政治社会学。拟定主攻方向:基层民主及基层政权、农村社会保障、政府公共职能。
3. 有望积蓄力量、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学科方向:(1)体育人文社会学;(2)电子信息工程学。
(二)打造精品
“十一五”期间,要以旅游发展研究中心等科研基地和机构为纽带,培育优秀科研团队,激励和打造学术精品,提高学校科技竞争力。在SCI收录、承担国家级项目、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项、引进和培育学术权威人才等学校科技实力指标上有所作为,取得显著成效。
(三)加强应用
根据目前高校科研发展的社会分工定位,我校科研总体发展特色与优势的支撑点,应立足于与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相结合。为此,各学科应重心转移,以加强应用性研究为重点,密切关注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重点,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切入点,与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加强科技合作,并以此为基础创造出自己的品牌。
根据《乐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基本思路》,“十一五”期间应围绕其建设四川经济、文化强市和国际旅游城市的战略任务,为建设活力乐山、诚信乐山、和谐乐山献策、出力。一方面继续加强在乐山旅游业发展、农业产业化发展方面的作为;一方面主动参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建设,并从中壮大学校科技实力,扩大社会影响。
(四)突出特色
为尽快在省内外取得学术地位,应继续探索走特色科研发展之路。“十一五”期间,要把旅游学科向纵深推进,依托研究中心,进一步巩固学术地位,使其成为科研品牌、课程品牌、专业品牌、学科品牌。同时,在教育研究、地方名人文化研究、特有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研究等领域,厚积薄发,努力突出特色和相对优势。
(五)统筹协调
在抓重点的同时,还要统筹协调各系(院)、各学科的平衡发展,从而整体推动学校科研实力的提高。尚无校级重点学科的系(院),要从长计议,尽量从边沿学科、新兴学科中凝练学科方向,培育学术骨干和带头人,努力寻求高起点、快发展之路。有校级重点学科的单位,也要重视其他学科的科研积累。
四、工作举措
实现上述计划目标和发展思路重要基础是:扩大拔尖科研人才队伍,并使其发挥最大效益。其关键因素是:增加科研经费投入,凝练有竞争力的学科研究方向,提高科研成果质量,争取高级别科研课题和科研奖项,加大科技成果应用与推广。为此,拟定主要工作举措如下:
1. 在科技经费预算投入上给予强有力支撑,确保经费投入逐年增长,到“十一五末”达到250-300万元。
2. 科学谋划,凝练学科方向。在学校科研总体规划指导下,各系(院)认真进行学科建设规划,突出重点,凝练出有一定竞争力的学科研究方向,确定学科发展梯队,并富有成效地组织实施。
3. 以2008年为目标年,创造条件,力争达到申报硕士授权单位条件。对第一批校级重点学科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启动第二期建设,并强化目标管理。遴选第二批校级重点学科,投入第一期建设,增加申硕保险系数和为重点学科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特聘3-5名重点学科建设专家进行同步指导和运作。
4. 加速引进、培养、造就一批高层次拔尖人才,满足重点学科建设和硕士学位点建设的需要。引进和培养30-50名高层次拔尖人才。重点培养和引进15名左右满足硕士点水平建设所需要的学科带头人,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形成3-4个在省内外有影响并符合硕士点要求的学术团队;培养和引进10名左右有突出贡献的省级及以上的中青年专家、省级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对拔尖科研人才提供良好的研究条件,包括建立专家实验室和工作室。
5. 充分调动学科带头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和示范作用,在凝练学科方向、培育学科队伍和创建学科基地方面取得明显突破。对重点学科研究所(室)配备必要的专职研究人员。对那些既是学术带头人、又是主要行政负责人的双肩挑干部,建立减少其行政事务的行政助手机制,激励在省内创建有影响的科技创新团队和优秀科研群体。
6. 强化对拔尖人才的学术跟踪,实施高层次拔尖人才岗位目标管理。对重点学科带头人、学术梯队人员和专职科研人员,实行高级别项目申报和争取项目经费的目标管理。
7.大力组织和扶持大中型学术精品。积极整合校内外科研资源,修订科研奖励办法,提高科研奖励额度,加大对精品成果的激励机制。
8. 加快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工作。积极孵化应用技术成果和开展科技咨询服务,加大对应用技术研究和开发的经费支持,提高应用科研成果(含向政府提供的研究报告)的奖励力度。鼓励建立科技实体。
9. 进一步激励科研人员争取校外科研项目和经费,实施1:0.2—0.5经费配套,在横向项目经费管理上加大自主支配权。
10. 加强重点实验室的建设。重点实验室是高层次拔尖人才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学校事业留人的根本保证。在“十一五”期间我校将加大经费投入,以重点实验室建设为突破口,建设3-5个校级重点实验室,并努力达到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标准,为教师从事科学研究创造条件,为引进、培养和稳定高层次拔尖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11. 加强“四川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和“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两个四川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建设,积极创造条件使“四川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在2010年基本达到全国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条件。以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为支撑,再建立10个左右的校级科研所或研究中心,拥有相对稳定的研究群体或与硕士点水平相一致的研究组织机构,实行所长(或中心主任)负责制和目标管理。
12. 加强科研管理队伍建设,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科研工作,加强对科研工作的领导。各教学系(院)要健全管理组织,分管科研的领导和助手要相对稳定。形成一支热心为科研人员服务的、敬业爱岗的、精干的职业科研管理队伍。
中共乐山师范学院委员会 乐山师范学院
2006年4月30日
【关闭】